查看原文
其他

【越民生·小古文讲堂】得道者多助(7)

越民生
2024-09-04

越民生”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

 




得道者多助陈可英

《三字经》中“昔孟母,择邻处,子不学,断机杼”,孟母三迁、断机教子的故事应该熟悉吧?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,煞费苦心,曾多次搬家。有一次孟子逃学,孟母就割断织机上的布来教训孟子,让他迷途知返。正因为有母亲的良好教育,孟子才能痛下决心刻苦学习,终于成为道德高尚、学识渊博的儒家大师,地位仅次于孔子,被推尊为“亚圣”。2300多年过去了,他的许多光辉的思想却闪耀,传诵至今。譬如“仁、义、礼、智”的道德规范;譬如“诚者,天之道也”的哲学思想;譬如仁政、民本、民贵君轻的政治观点。今天要学习的小古文《得道者多助》就是宣扬他的“仁政”的。

孟子所处的战国时期乱纷纷、闹哄哄,群雄割据,战事频繁,人民生活十分痛苦。面对这种现实,孟子决定周游列国,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,强烈反对不义战争。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规劝的。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环而攻之而不胜。夫[ fú ]环而攻之,必有得天时者矣,然而不胜者,是天时不如地利也。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,米粟[]非不多也,委而去之,是地利不如人和也。故曰: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[pàn ]之。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选自《孟子》古人认为,天地之间最重要的三种元素就是天、地、人,用于战争,指决定战争胜负的三种因素,分别是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。“天时”是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, “地利”是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, “人和”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、内部团结。那么三者之中,哪一个因素占首位,是关键?孟子模拟了两个军事沙盘,开始侃侃而谈。

第一个沙盘里有一座城池,仅有方圆三里的内城,方圆七里的外城,对于守城一方来说城小易攻。相形之下,攻城一方攻势很大,咄咄逼人:“环而攻之”,团团围住攻打“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”应该易如反掌。结果呢?出师不利,攻城“不胜”。是何道理呢?“天时不如地利也”:有利于作战的天气、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。守城一方占据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的得天独厚的“地利”。

第二个沙盘里出现地理位置优越、实力雄厚的守城方:“城非不高也,池非不深也,兵革非不坚利也,米粟非不多也”,用双重否定,排比句式,极力强调这种条件的无与伦比:城墙并不是不高,护城河也并不是不深,武器也并不是不精良,军粮也并不是不多。按理说,森严壁垒,固若金汤。结果呢?守城一方“委而去之”,意思就是军心不稳,弃城而逃。可见“地利不如人和也”: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君主,也比不上人心向背、内部团结啊。  

你也想来这两个沙盘前做军事演绎么?行。老师特意标注了停顿,还建议你读双重否定,语气要强烈;在语速上可以由慢而快,语调上也应该有所变化,音调越来越高,气势也越来越强。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,环而攻之/而不胜。夫[fú ]/环而攻之,必有/得天时者矣,然而/不胜者,是/天时/不如地利也。城/非不高也,池/非不深也,兵革/非不坚利也,米粟[]/非不多也,委而去之,是/地利/不如人和也。显而易见:战争中“人和”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啊。不过孟子可不是军事家,他是借军事谈政治,要宣扬的是治国方略。所以接着话锋一转,战争需要人和,治国更需要人和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,固国不以山溪之险,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。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,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,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。运用排比,气势更雄壮、奇伟,使人感觉到一种不容质疑的论辩力量。他要明确:作为一名君主,他得“人和”情况会怎样?不得“人和”,结果又会如何?答案是: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能施行“仁政”的君主,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;不行“仁政”的君主,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。下面这话当然不是耸动视听: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;多助之至,天下顺之。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,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;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,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。这里的“亲戚”和现在的“亲戚”不同,现在的“亲戚”是一个词,泛指所有有血缘关系的人。古时候“亲”专指父系亲属;戚”专指母系亲属,难怪皇帝的妃子、娘娘的兄弟叫外戚,他们扰乱朝政就叫外戚干政。所以此处的“亲戚畔之”就是真正的众叛亲离,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都背叛,这个后果很严重呀:君主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孤家寡人”,国家的命运也就危在旦夕了,雄据一方、江山永固都成痴人说梦。孟子念念不忘的“仁政”论辩至此完美作结:以天下之所顺,攻亲戚之所畔,故君子有不战,战必胜矣。君主啊,治国、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,都要顺乎民心,合乎正义,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,失去民心的事情,注定要失败的。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哪!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,感受其间的论辩宏伟、酣畅淋漓。像“域民”“固国”“威天下”层递式排比,范围越来越大,气势也越来越强;“得道”“失道”两两对举,说理透彻,节奏感也很强。故曰:域民/不以/封疆之界,固国/不以/山溪之险,威天下/不以/兵革之利。得道者/多助,失道者/寡助。寡助/之至,亲戚/畔之;多助/之至,天下/顺之。以/天下之所顺,攻/亲戚之所畔,故/君子/有不战,战/必胜矣。小朋友们,像《孟子》这样时代久远、意蕴深厚的儒学经典,咱们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更加高效地学习呢?宋代理学家朱熹给出的建议是:“大抵观书先须熟读,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。继以精思,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,然后可以有得尔。”两个关键词先是读,后是思,读要熟读,思要精思。就请小朋友在熟读精思之中用心灵去感受孟子雄辩的独特魅力吧。


选自《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微讲堂》 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越民生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